小型豬在解剖、生理和營養(yǎng)代謝等方面與人類極為相似,是人類醫(yī)學研究的理想模型動物,在生物醫(yī)學領域中的應用數(shù)量迅速增加。在應用小型豬的實驗研究中,經常需要采集血液,進行血液生物化學成分和血液細胞學等各種分析。本實驗室在長期的小型豬實驗研究中,對前腔靜脈、耳緣靜脈、四肢靜脈(前肢掌背側靜脈、后肢外側隱靜脈)、頸靜脈等各種靜脈血液采集方法進行了探索,積累了一些經驗。本文對這些采血方法進行介紹和討論。
1、耳靜脈采血
1.1 材料
小型豬保定吊床,由本研究所設計和制做。另外準備動物剪毛推子,頭皮針、注射器,消毒酒精、紗布、棉簽等。
1.2 方法
1.2.1 剪毛
用動物剪毛推子或剪刀清除耳朵表面被毛(不同品種耳朵表面被毛疏密、長短不同)。
1.2.2 擴張血管
可用紗布反復擦拭耳朵表面皮膚,或采用熱敷、燈烤等方法使血管充盈,以便采血。
1.2.3 消毒
用75%酒精由內向外消毒采血部位,使用碘酒、碘伏等消毒液時應使用酒精脫碘,以便能夠清晰暴露血管。
1.2.4 采血
待消毒液(采血部位)完全干燥后再進行采血,以免酒精等消毒液對相關檢測造成干擾(如酒精對血糖值的顯著影響)。
1.2.5 止血
采血后用滅菌棉球或紗布等壓迫采血部位2min-5min,并確定止血效果。
1.3 注意事項
需要微量血液時(如1滴-數(shù)滴),用無菌注射器針頭直接刺破末梢血管,選擇不同粗細針頭可有不同出血量;需要血量較大時,先對耳朵進行加熱處理以擴張血管是必要的,選較粗血管,逆血流方向進針效果較好。
2、四肢靜脈采血
2.1 材料
小型豬保定吊床。另外準備動物剪毛推子,止血帶,頭皮針、注射器,消毒酒精、紗布、棉簽等。
2.2 方法
2.2.1 剪毛
用動物剪毛推或剪刀清除四肢采血部位被毛,前肢為肘關節(jié)下方10cm范圍(掌背側靜脈),后肢為膝關節(jié)下方外側10cm范圍(外側隱靜脈前支或外側隱靜脈后支)。
2.2.2 消毒
用消毒酒精由內向外消毒采血部位,使用碘酒、碘伏等消毒液時應使用酒精脫碘,以便能夠清晰暴露采血部位。
2.2.3 扎止血帶
在采血部位上端(近心端)扎緊止血帶,使采血部位血管充盈。
2.2.4 采血
前肢在膝關節(jié)正中部位下或上1cm-2cm處進針,用拇指按壓有時可以感覺到血管搏動;后肢外側隱靜脈前支或后肢外側隱靜脈后支血管充盈后用拇指按壓可觸及,小豬或皮下脂肪薄時,血管隱約可見。
2.2.5 止血
采血后用滅菌棉球或紗布等壓迫采血部位2min-5min,并確定止血效果。
2.3 注意事項
小型豬四肢靜脈血管位置較深,即使扎止血帶也很難在體表看見;如果在動物清醒狀態(tài)下采血,應盡量固定四肢不動;固定四肢的繩索應選用寬條樣式,普通繩索會在動物掙扎時勒得太緊而產生勒痕和四蹄淤血;使用頭皮針(蝶形針)并與軟管連接可防止動物掙扎時針頭脫落。
3、前腔靜脈采血
3.1 材料
麻醉劑(常用3%戊巴比妥鈉、豬麻醉劑),注射器,消毒酒精、紗布、棉簽等。
3.2 方法
3.2.1 麻醉保定
將豬常規(guī)麻醉后或人力保定仰臥在地面或實驗臺上,由助手將前肢分開并固定。
3.2.2 確定采血位置
胸骨前端左或右側,與第一肋骨、氣管圍成的三角區(qū)(前腔窩)為穿刺位置。
3.2.3 消毒
用75%酒精或碘酒、碘伏等消毒液,由內向外消毒采血部位。
3.2.4 采血
在前腔窩處垂直進針約4cm-5cm(進針深度隨動物大小而不同),進入前腔靜脈血液會自動涌出。
3.2.5 止血:以滅菌紗布用力抵住采血部位。
3.3 注意事項
若人力保定,須確保豬固定不動,否則可能因動物掙扎而穿透血管難以止血;保定動物采取仰臥位,兩前肢彎向尾側,便于確定采血位置;前腔靜脈位置較深,采血針頭應足夠長;為避開膈神經,采血部位通常選擇右側;因為向心方向進針有時會扎到心房,所以采取垂直進針的方法較為安全,如果一次穿刺無血液流出,應拔出針頭重新進針;前腔靜脈采血可以應用于解剖取材前的大量采血,一般不用于實驗期間的采血,因為操作不當時可能造成局部大出血甚至動物死亡。
4、頸內靜脈留置導管采血
氣管的兩側均有頸內靜脈,下面以左側為例。
4.1 材料
麻醉劑(常用3%戊巴比妥鈉、豬麻醉劑),動物剪毛推子,手術器械,靜脈留置管,自制保護口袋5cm×5cm,消毒酒精、紗布、棉簽等。
4.2 方法
4.2.1 麻醉保定
將豬常規(guī)麻醉后右側位翻倒固定在手術臺上。
4.2.2 剪毛
在頸部左側胸骨上窩至甲狀軟骨間15cm×15cm范圍剪毛。
4.2.3 消毒:
使用碘酒、碘伏等消毒液對手術區(qū)域進行消毒。
4.2.4 分離頸內靜脈
在左側的頸側面胸骨上窩,至甲狀軟骨間正中向氣管方向縱向切開皮膚5cm,逐層分離,頸總動脈和頸內靜脈伴行,利用鈍性剝離技術將頸內靜脈分離3cm。
4.2.5 結扎
結扎頸內靜脈遠心端并在頸內靜脈近心端預留好結扎線,用眼科剪在頸內靜脈上剪一小口,向心方向插入靜脈留置導管,插入深度約10cm,用預留的結扎線結扎好頸內靜脈連同靜脈留置導管,為防止靜脈留置導管脫落,應結扎2-3道。
4.2.6 打隧道
豬右側臥位,從頸內靜脈留置導管處向頸背部打洞,穿入靜脈留置導管,或消毒頭頸部、背部的皮膚及導管,在動物的頸部及背部依次切開數(shù)個皮膚切口,用血管鉗在皮下戳開一個皮下隧道,將導管埋于皮下,而導管的末端接口引至背部。然后縫合切口及固定導管接口。
4.2.7 固定頸背部的外露采血接口
將預先準備的保護口袋縫在豬頸背部,將導管接口用肝素帽封好,放入保護口袋,鎖上拉鏈。
4.2.8 術后傷口消毒。
4.2.9 通過肝素帽采血。
4.3 注意事項
導管脫落、導管感染、導管堵塞等問題較為常見。對于導管脫落問題,除了采取多線固定導管口以外,還在豬背部縫保護口袋,用來保護導管口;為防止感染,每天清洗消毒皮膚縫合處,導管末端的注射帽在應用之前應該以異丙醇進行清潔,以減少細菌進入導管的風險;為防止導管堵塞,采血后先用鹽水沖洗導管再用肝素鹽水(2UPml)沖洗導管并封閉,不采血時應每天沖洗并重新封閉。
5 討論
豬的血液采集方法較多,常用的如前腔靜脈采血、耳靜脈采血,眼眶靜脈竇采血也逐漸得到推廣應用,特殊情況時頸靜脈留置導管可以反復采血。另外乳靜脈、尾靜脈采血也有應用。由于豬皮膚和皮下脂肪較厚,四肢靜脈采血鮮有使用。本實驗室在小型豬2型糖尿病模型建立及小型豬動脈硬化模型建立課題研究中,長期使用五指山小型豬、廣西巴馬小型豬和中國農大小型豬,對三種小型豬不同部位血管的采血方法進行了長期摸索,得出以下三種觀點。
(1)少量采血時優(yōu)選耳靜脈采血方法,例如血糖快速檢測、單次血常規(guī)或血生化檢測。耳靜脈采血優(yōu)點較多,如不需要麻醉、血管清晰可見、操作簡便;缺點是采血量小,即使在預先對耳朵進行熱敷處理血管充盈時,采血量也不超過5mL。另外還應注意的是,不同品種小型豬耳朵大小、膚色、表面被毛疏密長短及血管分布差別較大,如廣西巴馬小型豬耳朵短小,膚色多為白色、黑色或白黑雙色,血管位置稍深,分支少,較易充盈;五指山豬耳朵大小適中,膚色黑,耳緣處血管分支多且表淺,易充盈;中國農大小型豬耳朵較大,膚色黑或灰,血管深淺、分支密度介于巴馬和貴州之間。
(2)大量采血時優(yōu)選四肢靜脈采血方法,例如血生化、血常規(guī)、凝血三項、糖化血紅蛋白、血清胰島素等多種指標同時檢測。四肢靜脈采血的優(yōu)點包括:不需要麻醉動物,采血量大,能夠滿足多種指標同時檢測所需的血量;缺點是小型豬四肢靜脈血管位置較深,即使扎止血帶也很難在體表看見,需要練習才能掌握采血技術。采血操作時應該注意不同年齡、不同體重的豬皮膚及皮下脂肪厚度差異較大,使用年齡小的豬,進針應稍淺,年齡大或體重大的豬,進針應稍深。與前肢掌背側靜脈比較,后肢外側隱靜脈前支或后肢外側隱靜脈后支位置稍淺,采血時更適用。為防止因豬躁動、掙扎而造成的針頭脫出,可以使用有軟管連接的頭皮針,讓針頭隨豬的掙扎運動而運動,但要注意凝血及針頭堵塞等問題。
(3)前腔靜脈采血和靜脈留置導管采血方法較少采用。前腔靜脈采血量雖然很大,但很難在清醒狀態(tài)時操作,還應該注意這種深在的大靜脈在采血后止血效果難以確定,一般應用于解剖取材前的大量采血,而不用于實驗中途采血,前腔靜脈采血不當時會造成局部大出血甚至動物的死亡;頸內靜脈留置導管,可以隨時、方便地進行采血、輸液和中心靜脈壓檢測等,但是手術操作和導管埋置等對動物的損傷較大,另外導管脫落、導管感染、導管堵塞等問題較為常見。